从”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视角看专利服务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导读:”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有正面效应就有负面效应,有获益者就有失意者……中国专利取得的成绩得到高层领导的认可,中国专利现象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与学习……谤满天下,中国专利大而不强、质量低问题引发学者讨论,后续专利运营转化难成为现实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想想代理所这些年埋头数钱的感觉,近千家代理所,分享近200多万件专利申请代理、逾百亿级代理费用,真是羡煞旁人,只是后端转化运营咨询的服务机构不如人意.企业也在政府资助下科技创新,申请专利保护,进而申请高新企业、获取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如果还对政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是不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1 引子这篇文章分享,缘于我的一次工作经历的转变,2013年笔者从互联网公司跨到专利信息服务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为了寻找专利行业掘金机会,笔者对中国专利行业开始进行研究与分析,我苦思冥想、尝试用各种句子来总结我看到的行业现象,总是觉得不到位,要么不够精炼,要么不够高度.

  机缘巧合之下,我听到了”数量布局、质量取胜”这8字结语,这就是所谓”醍醐灌顶”与”妙手偶得”了.读文章多年,我很难找到一句比”数量布局、质量取胜”更能反映经济与各行业发展的结语,从国外到国内,让我对很多经济现象及发展历程有了更精准的理解,尤其是对中国专利产业现象与趋势.用哲学来理解这句话,也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事物发展普遍规律.

  据说这个是国知局申长雨局长总结中国专利产业政策的结语,我宁愿相信这句话出自官方,说出这么经世致用的话语,得是高端的人才,中国千年的科举选拔与公务员制度,精英人才都集聚在官家.要申明的是,本人非体系内人士,也无意体系内发展,说这句话还是写这篇文章,是发自内心的行业总结,对高人,本人尊重而不刻意逢迎.

  2 转型中的中国30年来,中国政府的总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外贸出口与制造业、物流与能源流基础建设、解决大量人员就业,用GDP指挥棒引导经济一路快跑,超过德国、日本,已坐到世界第二的交椅,不就是”数量布局”吗.近年来,唯GDP论英雄的发展模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大家认识到缺少技术革命为支撑的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缺陷,呼吁数量与质量平衡发展,中国政府的”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等呼吁及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引导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就是走向”质量取胜”吗.

  中国政治经济一盘棋,讲政治、讲国情、服从大局是必然,中央高层顶层设计,国务院制定一系列政策、协调各部委与各级政府贯彻执行,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看,未来几年增长模式将逐步实现总量扩张型到消费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从关注数量到关注质量的转变,各级政府与各行业企业也是努力实践”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发展路线,中国知识产权局与专利事业亦不例外,过往与未来产业政策制订,莫不受到上述发展路线与模式转变的影响,行业服务机构与企业将适应新需求、寻找新机遇.

  3 中国专利事业1980年,中国知识产权局的前身中国专利局成立,30多年来,国务院牵头协调、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新企业认定与扶持、策划知识产权纳入GDP指标等,对企业与个人专利申请政府补贴,客观上促进中国专利申请走上发展快车道,每年保持20-30%增长率,截至2014年9月总数量超过1200万,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专利发展最快的国家,国家、企业、个人实现了多赢,中国迈入专利大国门槛进而向专利强国目标进发,企业获得了若干创新成果、提高了创新与产权保护意识,转型升级与走出去发展更稳健.

  客观上讲,中国用30多年时间,学习和借鉴欧洲与美日知识产权制度,结合中国国情应用实践,用数量扩张型模式引导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申请了大量专利成果,培养了大量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取得成绩有目共睹.

  当然,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有正面效应就有负面效应,有获益者就有失意者,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誉满天下,中国专利取得的成绩得到高层领导的认可,中国专利现象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与学习,实现墙里开花结果、墙外也香.谤满天下,中国专利大而不强、质量低问题引发学者讨论,后续专利运营转化难成为现实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想想代理所这些年埋头数钱的感觉,近千家代理所,分享近200多万件专利申请代理、逾百亿级代理费用,真是羡煞旁人,只是后端转化运营咨询的服务机构不如人意.企业也在政府资助下科技创新,申请专利保护,进而申请高新企业、获取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如果还对政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是不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4 产业发展因素分析争议说明有足够关注,质疑导致完善与进步,中国专利事业亦如是,既然有专利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诟病,接下来笔者从政经现状、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市场需求、服务供给、互联网平台等方面,尝试分析如何从”数量布局”过渡到”质量取胜”.

  4.1 政经现状哲学上讲,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政治通过政策法规影响经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遇到成长烦恼,政经现状决定创新引领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而对法治环境与产业政策发生影响,将对知识产权、专利行业发生重大影响.

  4.1.1 成长烦恼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喜忧参半、忧大于喜.

  一方面缺少技术革命支撑的数量扩张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难寻新的学习目标、唯有创新与独自探路,看看中国在新能源与航天技术上的巨大投入就了解.

  另一方面众誉来时也成众矢之的,欧美日各国对中国各项制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政策执行落实,如美国微软等公司要求中国政府加强打击软件盗版行为.

  4.1.2 未来之路中国人口基数大、30多年培养大量各层次人才,人口素质与30年前有大步跨越发展,在未来智慧驱动型社会,如何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多层次优势,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变,是中国经济转型与稳增长必由之路.

  中国是科技创新大规模需求体,需要充分整合全球创新主体为中国经济服务,同时也是超级供给体,科研机构数量庞大,人才数量多、层次丰富,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相对成熟与领先,如何对全球主要国家服务,中国是少数具备打造全球知识服务人才与工作平台条件的国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4.1.3 政策影响也就是说,无论外部压力还是内生需求,中国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与知识服务最大需求体与供给体,进而制定一系列更注重创新质量引导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政策.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作为配套服务环节,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尤其是专利行业,数量与质量都将会继续提升,目前服务机构经营与服务水平是否能满足.

  4.2 产业政策从产业政策讲,实现制造到智造过渡转型的内生需求,以及欧美日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外部需求,中国政府都需要制定一系列充分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政策法规,同时会加强政策法规的落实执行.

  每个国家专利制度都要适应与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同时兼顾全球化经济融合发展的需要,如果严格执行发达国家的要求,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年幼产业与企业如何同跨国大集团竞争,看看印度是如何保护本国制药产业的,同时也看看中国DVD是如何被3C/6C联盟摧残的,国家立法不得不考虑国情,俗话说得好,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

  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好的产权保护法律与法治环境,就不能刺激本国企业创新、引导正常的市场秩序,国家的创新能力以及全球竞争力就会弱化.当前,中国以影视、音乐、游戏等代表的知识产权,已经实现初步的无序到有序管理,如优酷、土豆、乐视等视频版权官司,在互联网平台与版权人之间已经达成尊重原创版权的规则,这就是中国行业与企业发展内生需求推动行业政策法规修订与执行落实的集中体现.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看,创新与简政放权是其中两个重点,简政放权落实是一个逐步落实的长期过程,以知识产权为实在体现的科技创新会是一个政策落脚点,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研究改法与知识产权法院的改革尝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个城市成立独立知识产权法院,是顺应企业知识产权官司专业化审理执法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顶层设计响应.

  同时,笔者希望知识产权政策制定与执行,最好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统一协调与管理,更希望先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高、赔偿低的实际问题,以专利利用与运营为业务的服务机构将迎来发展机遇.

  4.3 主管部门从主管部门讲,笔者观察,国家知识产权局从设施与人才、技术手段、政策法规、管理规范、人才制度等几个方面,确保未来数量与质量挑战,进而拓展行业服务机构的市场空间.

  4.3.1 设施人才设施与人才上,持续加强审查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各地建设分布式审查中心,大量培养审查员队伍.目前已有7家审查协作中心、31个代办处、近万人的审查员队伍,通过设施与人才保障以应对日益提升的专利申请量、时效、审查质量要求.

  4.3.2 技术手段技术手段上,不断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加强信息服务与自动化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智能云审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审查工作自动科学分流,通过文本图像检索与关联分析提升专利三性评审能力,通过电子申请系统加速申请处理流程,有效提升审查质量与审查效率.

  4.3.3 政策法规执法维权上,伯克-莱姆利方案强调法院对专利质量控制和最后保障作用,修订相关政策法规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强化产权保护执行落实,知识产权法院的改革尝试是一个有益尝试,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将陆续成立知识产权法院并开展工作,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资助政策上,由统一资助变成一般资助与专项资助,资金利益注入方式变化必然引导行业调整,这也是下面会提到的经济因素主导产业发展的体现.一般资助政策以扶小扶弱为导向,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官费和向专利代理机构支付的服务费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起来.专项资助政策以扶大扶强为导向,将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确定为主要资助对象,推动专利产业化,鼓励企业走出去.

  行业管理上,逐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允许更多有能力有意愿机构参与行业服务,相信未来几年会出现大量多层次、多类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4.3.4 管理规范管理规范是提升审查质量的保障,审查方面对发明与实用新型更强调三性审查检索报告的作用,提升专利审查的质量、减少低质量专利授权可能性;配合专利改法,以提升国家创新力、提高审查质量为目的,分别对《专利审查指南》做了2010和2014两次改版.

  4.3.5 人才制度人才制度上,人才的丰富与人才自由流动,是激活行业的最有效制度保障,国知局加强专利代理人培训,扩大代理人职业宣传与考试培训,代理人考试参与人数与通过率逐年扩大,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鼓励审查员、代理人在服务机构与企业自由人才流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也成为专利行业服务机构口中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同时,我希望主管部门注意培养更多层次人才,不光注重代理人这个获权环节人才培养,要注意后续更多环节,这样行业才能深化发展,人才制度还得改革创新.

  4.4 市场需求经济因素而非技术因素,决定一个产业发展,专利行业亦不例外.经济模型包括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从需求来讲,发展手段包括投资、出口与消费三驾马车,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类比分析专利行业的市场需求.

  4.4.1 投资投资包括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政府投资主要从税收优惠、资助政策等快速引导与培育,民间投资组织服务实体企业、通过市场竞争与成长扩大IP需求.

  政府投资.中国专利事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行业,30多年来国务院牵头协调、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新企业认定与扶持、知识产权纳入GDP指标等,对企业与个人专利申请政府补贴、通过高新企业税收减免扶持等实实在在优惠政策,客观上促进中国专利申请走上发展快车道,每年保持20-30%增长率,截至2014年9月中国专利公开总量超过1200万,无论是国内申请还是中国企业PCT国际申请,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专利发展最快的国家.也就是说,专利行业没有政府投资的强力支持,向行业注入大量资金利益,今天申请专利的企业数量,以及成立专利服务机构与培育专业人才数量,是难以实现如此快速成长的.

  民间投资.包括实业投资与产业投资.实业投资创办的企业,通过竞争性产品服务拓展市场,一系列的技术研发路线、专利申请代理、市场风险分析,需要IP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如华为、中兴与康信、集佳、三友等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合作.产业投资,在股权投资或企业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评估与整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联想收购Motorola的案例,专利就是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激活民间投资才更接近市场需求,形成活跃的实体经济与有效的产权保护环境,才是中国专利行业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目标,实现转型还得一段时间过度,政府投资还得再接再厉.

  4.4.2 出口市场需求包括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针对外部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出口也是重要盈利来源,中国专利行业亦如此.

  中美是全球超级大市场,也是知识产权保护重地,全球主要经济体PCT专利进中国数量稳定快速增长.据中国公开专利数据分析,从2008-2012国外进中国PCT发明专利占发明专利总量的15%-20%,并且以年均10%速度增长,据说中国专利代理服务机构中最赚钱的就是涉外代理机构,说明服务的出口对专利行业的重要性.PCT进中国跨国企业多了,专利代理赚钱,同时还积累了专利维权、专利运营等更多层次服务市场.

  中国制造出口贸易与企业走出去产业投资是显著发展趋势,如何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服务机构合作,如合资经营等,服务好中国出口与走出去企业,同时搞好跨国企业进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服务,是多方合作共赢的问题.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大、30多年培养大量各层次人才,如何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多层次优势,形成平台化、规模化知识服务出口,同时也能整合全球人才为中国经济服务,是一个重要行业机会.

  总体来说,以PCT专利代理为重要体现的中国专利服务出口,服务是否太单一、服务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还有那些需求还没有满足,是否已专利为基础衍生高附加值服务,中国IP服务机构值得思考、能力尚待提高,跨国高级管理人才储备是否能支撑.

  4.4.3 消费预估需求.2013年麦肯锡发布未来10年影响经济发展的10大关键技术,其中知识工作自动化排名第二,预测到2025年,年市场规模5.2-6.7万亿美元,其中专利与法律发现领域2000-3000亿美元年市场规模,存在巨大市场需求,专利行业将会深化发展,或者跨行业整合发展.

  消费市场分政府、企业与个人几个层面.中国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专利申请各种资助政策,可以视为政府花钱买服务的一种消费形式,对中国专利行业有不容质疑的影响.企业消费,随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与落实的强化,企业会更注重创新与成果保护,未来的知识产权法院将驱动更多企业消费.个人消费,近几年,可以看到个人或小团队创业十分活跃,如何保护创新,形成更有利竞争地位、或产业资本投资与收购溢价,也是未来个人消费的主体.

  作者:雷华平

  来源:知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