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纠纷引起集装箱业重新洗牌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近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集集团)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2014民提字40号),就诉胜狮货柜企业有限公司(下称胜狮公司)旗下的青岛太平北美箱“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专利(下称APC专利)维权再审案,判令维持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驳回胜狮公司的再审请求,认定胜狮公司的产品侵犯了中集集团的APC专利,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至此,一场持续了近7年,涉及每年1.5亿美元至2.5亿美元市场容量之争的北美集装箱专利侵权纠纷案划上了句号。

  “专利之争的核心是市场之争。”中集集团首席法务官兼法务部总经理王宇对记者表示:“只有切实保护创新成果,遏止专利侵权,才能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最终实现‘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的转变。”

  据介绍,作为全球集装箱领域两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中集集团和胜狮公司多年来都占据着这一市场的前两把交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集集团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拥有了包括APC中国专利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占领了专利技术的制高点。胜狮公司则采取“跟随策略”,近年来双方不断出现专利纠纷,看似简单的纠纷背后,则是对市场份额的角逐。

  有关专家表示,对于集装箱行业而言,专利是切入新细分领域的敲门砖,也是赢得市场主动的利器,在专利纠纷背后,实际上是两大集装箱巨头不同竞争策略的博弈。作为业内翘楚,两大巨头的专利纷争具有代表性,这将有助于促进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业内企业对知识产权游戏规则的重视程度,增强上下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多年诉讼终有结果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据了解,双方此次发生纠纷的产品名叫北美箱,在业内被称为53尺箱,主要客户在美国,箱体超大超宽,不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尺寸。2007年前后,中集集团在巨资引进美国相关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后,进行了再创新,进一步研发出北美箱APC运输平台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北美箱在集装箱船上的紧密排列出运的技术难题,使单箱海运成本节约了1000美元至2000美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与此同时,中集集团等中国企业对53尺箱做了重大技术改进,将生产材料由铝改为高强度钢材,更为耐用、美观,大幅降低了日常维修费用,深受北美用户欢迎。凭借北美箱技术优势、APC运输平台专利等市场利器,中集集团迅速完成市场布局,占据该类型产品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成功将北美箱的研发制造基地由欧美国家转移到了中国大陆。2008年9月,中集集团发现胜狮公司侵犯了其APC专利权,在协商谈判未果后,2010年8月,中集集团将其诉至法院。经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等环节的诉讼后,APC运输平台专利维持有效。中集集团在2012年12月收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判令胜狮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中集集团相关经济损失。

  随后,胜狮公司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不服,于2013年6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经多方取证,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7日作出判决,驳回再审请求,维持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维持了对中集集团有利的判决,非常难得。”中集集团法务部知识产权部高级经理孙建岐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中集集团对专利质量的把控,另一方面得益于中集集团专利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外部律师团队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通力协作与配合”。中集集团法务部知识产权部律师黄龙惠向记者演示专利产品模型时,似乎又回到了唇枪舌剑的庭审现场:“这是第三套模型,为了庭审时给法官直观呈现出中集集团专利产品的使用状态和效果,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材料和方案,最终法官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中集集团与胜狮公司APC专利纠纷案件已经落下帷幕,我们不仅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中集集团通过自身的维权行动,向行业其他参与者传递出尊重知识产权和行业游戏规则的态度,推动了集装箱行业可持续发展。”王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与胜狮公司几年的诉讼,包括冷藏箱专利维权案、北美箱专利维权案,多数案件以中集集团胜诉而告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业内相关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有助于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据了解,截至2015年5月底,中集集团在集装箱领域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89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63件,提交国外专利申请120件。

  加强积累重视创新

  维护产业整体利益

  在王宇看来,中集集团与胜狮公司多年来的专利纷争有助于净化国内行业发展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秩序,而不久前中集集团在美国赢得的集装箱“双反”调查案,则被看作是一次全行业的胜利。

  2014年5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进口的53尺集装箱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指出从中国进口的这类集装箱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而一旦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肯定性损害终裁,美国商务部将对中国输出到美国的集装箱产品征税,这对于我国集装箱产业而言,无疑将是沉重的打击。

  “接到‘双反’调查通知时我们也非常忐忑,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后我们还是积极应诉,动用一切资源,在美国聘请了专业律师。此外,中集集团还积极组织行业力量共同应对专利诉讼。”王宇表示,“双反”调查一旦成立,对全行业发展都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中集集团团结了一切力量,一致对外,共同应诉。

  经过多方努力和积极应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该终裁中,以5比0全票认定中国输美集装箱产品未对美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实质性阻碍,美国商务部将不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此案将对其他涉华贸易救济案件中的中国企业起到激励作用,该案的应对过程和结果表明,只有中国企业团结合作,积极应对,才能取得涉华贸易救济案件的胜利。同时,强大的技术优势也是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相关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专利积累,才能在国际竞争以及运用国际规则时游刃有余。如果一味依靠价格战,将使中国制造越来越低端,国外的很多投资将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最终受害的是整个集装箱产业。”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大多数集装箱产品已经标准化,可创新的空间不大,但围绕其上游产业链在制造工艺、材料改进、加工效率等方面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