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启动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启动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 | 曾德国,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教授

昨天,接到五个电话咨询,其中四个属于商业秘密案件,分别来自湖南益阳、贵州铜仁、四川自贡、四川成都等地。在电话中,我还反复告诫委托人,商业秘密案件涉及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案件本身较为复杂,办案成本高,诉讼周期长,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等。希望在案件启动之前要有充分地心理准备。

为此,我针对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启动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收集整理,呈现给大家。

一、理性的认识“商业秘密”

新修改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对商业秘密的定义。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每个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技术秘密”、“经营秘密”,但是这种“秘密”与法律上所称的“商业秘密”,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商业秘密具有三大特性:秘密性,价值性、保密性。这是构成商业秘密的基本要件。企业自身地“秘密”,需要满足商业秘密构成地基本要件,才能上升到受法律保护地“商业秘密”。

二、办案成本高

我们暂且不谈由谁来承担费用。公安机关在立案前,一般需要进行“非公知性”鉴定,以此作为立案的依据之一。公安机关立案以后,还要对查扣的侵权方的产品或者图纸等所涉及的技术信息进行“同一性”比对鉴定,最后,还需对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获利等进行损害赔偿评估。其中,涉及的鉴定、评估等费用少则数十万,多的会上百万。这还没有包括公安机关等其他办案费用。

三、办案风险大

公安机关立案后,需要对涉嫌犯罪嫌疑人的企业进行搜查。如果是异地办案,往往阻力很大。如有一个案件,涉嫌侵权企业是当地招商引资的企业,外地公安人员到达企业时,听到车间内机声隆隆,但是公安人员连企业门都进不了。经过多方协调,进入车间,车间内的机器设备已经无影无踪。异地办案,需要办案人员斗智斗勇,需要查扣证据,还需要注意自身地风险防范。

四、办案周期长

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从启动,到诉讼结案。一般都在1年半至2年半,有的案件诉讼时间甚至更长。由于商业秘密案件的特殊性,一是证据地搜集很难,二是需要三次鉴定(“非公知性”鉴定,“同一性”鉴定,“损害赔偿”评估)。加之许多办案人员,很少接触商业秘密案件,需要边学习边办案。大多数案件都需要反复补充材料,一个案件需要花费大量地人力、物力,还有时间。

五、结果不确定性

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从公安机关立案、检察院审查起诉到法院判决,由于商业秘密案件的特殊性,证据很难获取,如果证据不足,案件也很难胜诉。加之侵权人一般都是行业技术专家,竞争对手。有的在获取商业秘密后,并没有实际使用,只是针对自身的产品等进行了改进;有的已经在获取商业秘密的基础上,对技术参数等进行了较大改进,已经不构成侵权了。

因此,在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启动前,权利人就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有这样,会有利于案件的启动,避免盲目性。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许多权利人启动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并不是需要赔偿多少钱,而是希望打垮竞争对手,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安机关立案,到侵权方企业进行搜查,对侵权方的高管、技术人员采取刑事拘留,检察院批捕等措施。实际上,做到这一步,权利人的某些目的已经达到,诉讼结果倒不是权利人最关心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办案人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