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江淮晨报评论
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展厅里,最醒目位置摆放着我省第一片生产下线的晶圆。就是这样一片晶圆,可以切割成数千个芯片,进入你我的手机、电脑、电视、汽车等,成为最核心的配件之一。为了这个“合肥芯”,合肥人期盼许久,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几年,合肥“芯”动力不断聚集壮大,已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新兴产业为合肥经济锻造持久动力
据合肥市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统计分析报告,今年以来,合肥经济运行延续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呈现出“升级步伐加快、动能转换提速”的特点,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合肥,每天有大量新企业诞生,为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也在为经济锻造持久动力。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以晶合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语音产业……诸多新兴产业贡献率提升。前两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1%,较去年同期提升18.2个百分点。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13年前,合肥的GDP总量处在全国省会城市第18位;去年,合肥再次前移1位,跃居第9位。14年前,合肥成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1年前,合肥成为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9年前,合肥建设了中国大陆首条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去年底,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10.5代线实现投产。
合肥的集成电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如今,这座城市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一组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就可以证明,2016年,合肥IC设计业增长了872.46%,居全国增长速度之首;2017年,合肥IC设计业增长了83.83%,增速位居全国第二。集成电路企业数几年里增长了8倍,产值增加6倍。
现在合肥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29家,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合肥晶合集成项目成功量产,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将填补国内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市场空白。
初步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特色集群
小到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大到家电、汽车、高铁、飞机,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核心配件——芯片。当前,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不断增长,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如今,合肥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跃升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
目前,全球前五晶圆代工企业力晶科技,国(境)内外设计业龙头联发科技、群联电子、兆易创新、君正科技、灿芯科技等企业先后落户合肥。
以本地市场为牵引,人才资源为支撑,与本地产业高度融合,合肥已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特色集群。
比如,在面板驱动芯片领域,集聚了敦泰科技、集创北方、中电精显、宏晶、龙讯等企业;在家电芯片领域,合肥市已集聚了君正科技、矽力杰等企业;此外,在存储、汽车电子、电源芯片等领域,也有一些企业布局。
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崛起的秘诀是什么?对此,合肥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揭秘。合肥本地的家电、汽车、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以及PC制造产业的发展,造就了对各类芯片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吸引着各类企业来肥投资设立公司和产学研基地。晶合、长鑫等集成电路制造、封测企业,也吸引着相关配套企业来肥。
上个周末,“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走进安徽”活动在合肥举办,能够选择合肥,也是因为合肥这些年在集成电路上的发展成绩。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是合肥集成电路发展的见证者,合肥的发展也是国家集成电路发展的一个力证。
首颗“合肥造”存储器今年有望下线
下大力气引进产业项目,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集聚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夯实产业基础,迅速提高自身在产业布局中的“段位”,合肥在集成电路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了更大话语权。
近日,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的300台研发设备基本全部到位,运营及研发团队全部入驻厂房办公区,今年下半年将投片试生产,大批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有望在明年用上“合肥造”的存储器芯片。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宁国表示,目前长鑫项目正在装机过程中。今年有望造出第一颗“合肥造”的19纳米级12英寸DRAM工艺的存储器,这是团队默默工作几年的成果。
而生产下线我省第一片晶圆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家12吋驱动芯片晶圆代工企业,是目前为止我省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也是合肥市的首个100亿人民币以上的集成电路项目。
“晶圆项目投产后,将解决‘芯’‘屏’结合的难题,直击多年来液晶面板产业的‘缺芯’之痛,改变国产面板芯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完善。”合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晶圆制造这一环节落地,5年内将使合肥的面板驱动芯片国产化率提高到30%,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的局面。合肥由此打通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站上产业发展最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方、联想、晶合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合肥,离不开合肥市政府的主动出击。合肥已形成了支持产业项目的“合肥模式”,积累了推进重特大项目经验。
“我们看到了合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也看到了合肥芯片市场的潜力。江丰电子在合肥的第一期项目非常成功,快速顺利建成投产。”2016年12月初,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肥考察。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2天时间,江丰电子就完成了项目签约。提及初次合作,该公司董事长姚力军用了“信心十足”这个词。“因为看好合肥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的潜力,江丰将加大力度,更加果断地投入。”
强大“磁场”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合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上各类支持政策,带来了强大“磁场”,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才俊的目光。
任豪是最近前来参加中科大第二届“墨子论坛”的青年才俊,目前就职于美国一家半导体企业,他跟随参观考察团走进新站高新区,“经过一上午的参观,我感受到合肥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尤其在新型显示、OLED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也正是合肥这样快的发展势头,很想回来看看,寻找机会。”
“合肥市政府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这也是合肥吸引我的地方,这几年,合肥科技创新发展迅速,与北上广相比,也非常具有竞争力。”魏姝娅也是一起参观考察的留学生,她表示,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研究和产业化相结合。
根据《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政策》,仅联发科技、长鑫项目和晶合项目就引进产业高端人才超过2000人,中科大、合工大国家微电子学院加快建设,在肥高校每年培育微电子相关专业学生8000多人。
为了给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人力资源,合肥市正继续加大本地高校微电子学院及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培养力度,同时制定相关留用措施,让合肥培养的人才为合肥产业发展所用。
另外,合肥鼓励企业从海外或国内其他城市吸引高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和高校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技术熟练的专业人才。
下一步,合肥还将推进出台《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从支持研发、促进应用、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及服务等方面为集成电路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将围绕完善“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全链条,全力发展存储芯片、驱动芯片和特色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到2020年力争产值突破500亿元,制造业和设计业均位居全国前五位,全力打造“中国IC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