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虽小,但国际影响大,不仅有力地保护了美国斯伯丁、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也坚定了众多美国企业来华投资的信心。”
说起涉及诸多国际知名商标的沈靓等4人犯假冒注册商标等罪一案,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谭森对安徽蚌埠法院通过公正审理为保护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所做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由衷感谢。
这起办出国际“名声”的案件,是安徽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精品库”中的代表作之一。《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安徽各级法院突出加强保护这一司法导向,在案件高速增长且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创新运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提升审判队伍专业化水平,办理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社会影响乃至国际影响的精品案件,呈现出结案量上升,案件上诉率、改判和发回重审率下降的“一升两降”态势。
案件技术“含金量”增高
《两只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这些歌曲经常在KTV里被点播,传唱度很高。但安徽多家娱乐公司因歌曲放映权问题,被权利人民权浩天公司告上法庭。
安徽高院发现,这46件系列上诉案涉及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法律定位的理解认识,审判难度比较大。为此,审判团队通过召开专业法官会议等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统一裁判尺度,促成该批案件全部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安徽高院审委会专职委员袁春介绍说,在“互联网+”背景下,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出现,安徽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高速增长,收结案数量双创新高,包含了更多更高的技术“含金量”和利益争夺。
据统计,全省法院近5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7211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68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78件。除行政案件受案量与上一个5年持平外,民事案件受案量增幅达240%,刑事案件增长近180%。结案量较上一个5年增长212%。
袁春说,需要查明和分析认定复杂技术事实的涉技术纠纷逐渐增多,具有涉外因素的知名品牌商标维权案件不断涌现;与新技术新业态相关的著作权案件大量成讼,关系竞争秩序、市场划分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时有发生,给知识产权审判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补偿为主加大制裁力度
面对新型案件不断增多、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安徽法院强化司法裁判的规则治理与引领作用,努力破解专业技术事实查明难题,保护各类创新主体。
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时,加大对创新、贡献程度较高的科技成果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合理界定保护范围为创新保留空间。审理商标权类案件时,加大对显著性、知名度较高的商业标识保护力度,协调不同合法商业标识之间权利冲突,寻求商业标识的保护与正当市场行为之间利益平衡。审理著作权案件时,加大对独创性程度较高的著作权作品保护力度,调整更新审判思路适应“互联网+”背景下著作权保护需求。
山东法博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法珀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上诉案是安徽高院审理的全省首例涉生物科技领域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判令侵权人赔偿权利人经济损失200万元,创下安徽法院审理不正当竞争纠纷生效判赔数额之最。
袁春说,近年来,安徽法院加大侵权制裁力度,审理的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判赔数额均创下类案新高。确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时,安徽法院力求准确反映被侵害的知识产权的相应市场价值,充分考虑维权成本,加大对创新高度和贡献程度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效果。
民事案件管辖权全面下沉
2017年8月30日,合肥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揭牌,开启安徽省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的新纪元,标志着安徽省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体制改革步入新阶段。目前,合肥知识产权法庭运转良好,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司法作为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最根本、最权威的手段,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贯彻实施《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安徽法院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机制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改革,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
继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率先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试点后,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芜湖市经开区人民法院相继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试点工作,形成由试点基层法院管辖当地全市辖区县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格局,打造“三合一”改革新亮点。安徽高院成立协调小组,组织召开全省法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座谈会,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形成推进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管辖权全面下沉,培养锻炼审判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
据了解,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动下,安徽法院办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精品案件。自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启动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和50个典型案例评选工作以来,安徽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连续9年入选,依法有效维护权利人合法利益的同时,激励了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