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起华为员工泄露商业秘密及专利侵权事件

  来源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一则“华为公司六名中高层被抓泄露内部资料给乐视酷派”的消息18日在业内传播。华为公司回应记者称确有收到内部通报,通报指出一名硬件工程师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不涉及中高层;通报中并未提及酷派、乐视等其他任何厂商。

  随后酷派公司发出声明回应,称涉事6名员工已经加入酷派公司从事智能手机的研发工作,但“6名员工不论是在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在职期间还是离职之后,并未带走与儿童智能手表项目相关的任何技术图纸、技术文档和源代码。更没有把任何技术文档、图纸给予酷派和乐视”。

  乐视方面也表示,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确实披露了相关人士因泄密问题而被公安机关带走的内部通告,但并未表示此事与乐视、酷派相关,不排除此事为竞争对手策划。

  酷派公告:一项专利涉嫌侵权

  “不知道哪里来的消息来源,我们收到的内部通报只告知了一名工程师侵权、另外重申了员工守则,其他更多信息可能要从公安部门了解”,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一名内部人士称。

  其中被内部反腐通报点名的是消费者BG硬件工程架构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李晶晶,目前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羁押于深圳龙岗看守所。根据通报,该名工程师于2006年3月入职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2015年3月离职。

  有传闻称被捕的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离职员工中有多人加入酷派,这也得到了酷派CEO刘江峰的证实。据了解,李晶晶在离职后尚未完全入职酷派集团,“但不涉及泄密的事,具体是不是专利纠纷我们还在梳理”,酷派内部人士称,可以确认的是,“酷派不会冒这么大风险搞这个,得不偿失。”

  另一名盛传被捕的则是曾任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终端架构设计部部长的乐视Kido创始人兼CEO吴彬。吴彬于1998年正式加入该公司,2015年离职,创办上海艺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儿童智能手表品牌KIDO。截至发稿前,记者多次拨打吴彬电话但始终处于关机状态,而其微信朋友圈和实名认证微博分别在2016年10月份和11月份停止更新。

  随后酷派发布公告称,涉事6名员工已经加入酷派公司从事智能手机的研发工作,并在公司担任重要岗位。“6名涉事员工于2014年8月陆续加入上海艺时公司开始从事K1儿童智能手表的研发工作”,酷派公告中指出,“经过公安机关的初步调查,认为其中一名员工申请的一项儿童智能手表天线专利对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涉嫌构成侵权,该专利被深圳某评估机构估值约300万元。”

  竞业禁止协议:时间不超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引发该事件的导火索究竟是“泄露商业机密”还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说法不一。

  一名消息人士称,“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6名前员工因为泄露商业秘密被抓,原因是智能手表。”但该公司在公告中指出,“原因是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检察机关批捕。”乐视和酷派的官方声明中也均对“泄密行为”予以否认。

  “泄露商业机密和侵犯知识产权是企业员工跳槽引发的两种常见纠纷”,知识产权研究院李俊慧称,但发生的比例都不高。

  据李俊慧分析,前者的情况是一个少数人参与的项目,该公司采取了一定级别的保密措施之后还是被流转出去;后者则是一家公司已经申请了该专利并具有一定经济效益,被其他公司窃取和免费使用。

  而针对手机企业之间相互挖角所产生的上述风险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专利和知识产权本身的保护,第二个是保密协议,签署保密协议要给离职人相应的补偿”,酷派集团CEO刘江峰称。

  除了保密协议之外,竞业禁止协议也是常见的措施。“员工在原单位离职后在一段时间内禁止从业于与原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包括创建与原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一名资深手机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一般竞业禁止协议时间不超过半年,但根据员工级别和公司合约不同也有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为了挖角人才,将有业务竞争的目标公司员工先安置在与其从事行业无关的第三方公司作为过渡,待竞业禁止协议时间过后再转移回来也是一种竞争手段。

  背景分析:手机行业挖角频繁

  “协议相对还是有点用,但不是很明显,一般工程师或设计师手头上没有特别重要的项目公司也不是很在乎”,一名手机硬件设计师告诉记者,“手机公司就那么几家,相互之间跳槽很正常,一般离职要保密3个月。”像手机行业的研发人员和高管之间的流动怎么保守秘密?有行业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正常的、明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竞业限制和保密协定等方式来要求对方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做相同行业或相关的工作。

  另外该人士认为,目前手机是比较成熟的行业,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一个人而是整个平台,所以某一个人的出走或离开对公司影响不是特别致命的。

  “因为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生产的手机这几年异军突起,其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很受手机竞争品牌青睐,包括小米、乐视、酷派、360、锤子、TCL等多家公司都有该公司前高管加盟”,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称。

  早在2016年5月便有传闻称某著名通信科技公司针对乐视“挖角”该公司消费者业务的人才问题,采取了应对措施。该公司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的确有个别公司特意猛挖我们消费者业务的人才,甚至也把部分贪污受贿被我们开除掉的人招聘过去,作为回应与防御,也在考虑反挖人行动”。

  “离职创业员工如何与前东家划清界限的确是个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创业者除了选择创业领域,与前东家的是是非非肯定也要多加考量”,王艳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