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仅千余名专利代理人双证律师

        原标题 | 全国仅千余名!“双证”律师,小众大“钱景”!

  来源 | 律新社

  主笔 | 王琼

  前言

  近期,国内通信领域专利市场硝烟四起,继三星与苹果旷日持久的专利侵权诉讼后,华为也加入到了专利大战中,发起了对三星的专利诉讼,高通也对魅族展开专利诉讼,还有佰利起诉苹果 iPhone 6 外观侵犯专利……众多的“专利战”让外行在看热闹之余,也让“专利律师”走入公众视野。

  “双证”律师

  专利律师因其同时取得了专利代理执业证,又被称为“双证”律师。据说,目前全国约30万律师中,“双证”律师估计不足1000名,其中上海约有100多名,还真是稀有哈。

  话说物以稀为贵,“双证”律师是不是也很贵呢?它为啥这么稀有呢?它执业有些啥不同?发展前途咋样?为什么说它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律师专业化执业方向?律新社一一为你揭秘。

  知产领域的“小众”律师

  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于2015年底成为拥有同时进行专利代理执业资格的“双证”律所。该所的“双证”律师谢瑞强、梁鹏、王峥业余做了一个行业检索。“按现行行业管理制度和规定,目前双证律所和双证律师应当分别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当地司法局注册,我们按这个规定,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检索到所有的具有专利代理资格的律所,明确双证律所的情况及双证律所中代理人的情况;之后以全部代理人姓名,在各省律师管理网站中进行检索,从而获得“双证”律师的情况。全国目前“双证”律所共有专利代理人1440名,按比例算,“双证”律师的数量应该不到一千人,上海有100多名。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基本靠谱。”

 

  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王暾律师于2003年开始“双证”执业,他说“双证”律师确实人数不多,目前上海执业律师总人数已近2万人,估计“双证”律师的比例不会超过1%,他2003年“双证”执业时,据说人数只有个位,现在已经增加了许多。

  “双证”律师之所以稀少,首先是门槛高。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简称“司法考试”)因为通过率低,而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王暾律师告诉律新社,“专利代理资格考试难度甚至更高。我2002年考取的,那时还是每两年一考,当时最深的感触是,这是目前为止我所经历过的不计其数的考试中强度和难度最大的考试,超过曾经的高考、研考和律考。现在已改为一年一试,据说难度已有所降低。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的沈琲律师于2010年开始“双证”执业。他说“专代考试”必须具有理工科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专利相关工作满两年以上,有机构推荐的人才可以报考。除了考专利法等法律知识外,有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专利实务”,考试时间设置是连续4小时。与商标、著作类相比,专利法律服务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属于技术性最强。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二者大多数分开执业

  “据我们了解,每年上海地区同时通过这两种职业考试的有上百人,有的人会选择去企业或去专利代理机构,取得资格并不意味着可以从事‘双证’执业,同时还需要进入数量不多的“双证”律所实习,这只是一个前提,真正成为‘双证’律师还有很长一个阶段的工作要积累。”谢瑞强和梁鹏律师说。

  “双证”含金量:技术+法律复合型能力

  既然执业门槛这么高,是不是意味着“双证”律师在职业上也有明显的优势呢?

  这首先体现在涉及专利诉讼和非诉等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含金量”上。

 

  “很多人以为请个律师再加个技术人员配合一下,一样可以胜任专利业务,这样的效果并不理想。专利维权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技术环节上,如果你能把事情阐释得更清楚,抓到要害,会更容易争取法庭支持。我们在代理专利案件时经常遇到因为对方律师对专利不专业,使得原本以为会很麻烦的案子,反而很顺利地实现诉讼请求。”梁鹏律师说。

  沈琲律师告诉律新社,他两年前为一起涉嫌专利侵权的被告做代理律师,当事人的一款浴室地巾产品被某国外公司诉专利侵权,他通过仔细研究两种产品,分析比对后把两者的每个结构图都拆分,画成可视化图形,并针对对方专利技术方案范围,用浅显直白的比喻,阐明了二者的差异,以证明不构成侵权,最终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当你在做这些工作时,一定是基于对技术方案的理解非常透彻,消化了之后再来分析,当然法律法规的熟稔也是必要的。”

  其次,与专利代理人相比,“双证”律师的优势体现在其综合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服务方案解决能力。知识产权是无形的,必须通过有形的确权,即“授权”才能实现权利。以“专利权”举例,国内大部分专利代理机构以“实现专利授权”为目的,并据此设计业务流程,“双证”律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法律经验,以确定权利边界和未来保护为目的,将“申请”视为开始,提供从申请到维权的全链条式服务。这当中的差别在于,同样一项技术申请方案,是变成“挂在墙上的荣誉”,还是成为当事人“实现权利”的法宝和利器。

  “想要获得权力保护的话,申请方案和保护范围越大越有利,但往往范围越大越不容易获得授权,这就需要基于经验的权衡和法律思维的判断。我们遇到过不少案件当事人被侵权时希望诉讼维权,但一看他获得的授权,发现权利范围太小或者方案不周,被对方轻易规避掉导致无法维权,这样的专利权本身反而是对企业核心利益的伤害,结果非常遗憾而无奈。”谢瑞强律师说到。

  独特的职业成就感

  “双证”律师专业上的优势,也给这个职业带来了独特的职业成就感。

  王暾律师本科读的是动力专业,毕业后先进入企业做工程师,再转行律师,他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平生所学,而每每在专利诉讼及非诉法律服务中驾轻就熟,不负客户所托,确实是很有成就感的。”

  “传统的民商事案件法院在结束质证程序后,可能后面的流程法官自己完全能把握,但专利案件法院从开始到全部结束,都会非常重视律师的参与,他们也很希望由专业的人来代理,律师的作用非常明显,让人感觉自己发挥的价值更高。”谢瑞强律师说到。

  沈琲律师认为,知识产权往往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最核心的商业资源,出于保密需要,客户在找律师咨询、委托时,范围极其小,律师可能是项目中唯一的“外人”,甚至成为企业的战略规划者之一,这种尊重与信任,成就感和价值感是其他工作所无法给予的。

  这种感受也代表了“双证”律师普遍的认同。

 

  “以通讯领域的专利业务为例,当客户提出一项诉讼委托时,你需要通盘了解掌握其全部的业务流程、市场规划、技术特点、竞争对手等,在恰当的领域、恰当的时机,选择准确的突破点,甚至在不同的地域考虑不同的应对策略,相当于策划指挥一场战役。因为包括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都是为保护市场而做的,它涉及企业的整个运营模式、市场布局与规划、竞争策略等,绝不只是单纯的委托或诉讼,这意味着你相当于跟企业的领导者一起,进行规划企业的战略。”王峥律师说到。

  “双证”律师很赚钱?未来能!

  见多了报道中动辄令人瞠目的专利侵权索赔官司,对于坊间传闻“双证”律师能挣大钱,沈琲律师笑着予以否认。他说,任何行业要想成为金字塔顶尖的人都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只有少数佼佼者才能享受这一职业带来的荣耀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很多人在接触知识产权领域之前,都会感觉特别高大上,踌躇满志,可是跨入之后就会发现,不仅经常干脏活、累活、技术活,现阶段可能还赚不到什么钱。

  惩罚VS填平

  因为欧美等国对知识产权保护采取“惩罚性原则”,一旦涉及侵权诉讼标的非常高,而国内对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采用的是“填平”原则,几乎没有“惩罚”措施,甚至往往连“填平”都很难做到。维权成本高,维权举证难,维权收益低等等,一来二去,大家就会转移兴趣去做其他的案件了,最终留下来的“都是真爱”,是真有兴趣并渴望在这个领域精益求精的人。

  虽然现实“骨感”,不过“双证”律师们普遍相信“理想丰满”,因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显著提高,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还是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趋势,包括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直观的现象也可作为佐证。

  “法院方面对知产侵权案件的重视度逐年在上升,涉案赔偿金额也逐年在上升,很多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以最近已递交国务院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为例,未来的判赔金额从目前的1~100万提高至10~500万。随着这种法定判赔金额的提升,未来肯定会迎来一个市场爆发。”梁鹏律师表示。

  比司法领域变化更明显的,是企业和全社会知产保护意识的提升程度。沈琲律师团队每年大约要代理300~400起知产案件,近年来企业咨询量迅速增加,而且企业的咨询、委托以及相关确权措施越来越提前,而不是等到被侵权后来找律师追诉维权。甚至以前代理知产维权案时,会有被告情绪激动地指责维权方“讹诈”,现在侵权人意识到侵权后,也会主动表达愿意在合理范围内赔偿和解的意愿。

  代表了律师专业化方向

  “专业化”是“双证”律师们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包括“双证”律师在内的知产律师是律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类典型。

  互联网技术大大改变了法律服务业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必然有些法律服务的含金量被消解,甚至可能随着信息公开以及服务标准、透明化而被淘汰。而知产律师不但专业要求高,而且涉及企业核心商业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反而会随着信息成本的降低而愈加凸显专业的价值。未来随着企业以确定权利边界和“保护”为目的需求上升,必然成为律师服务中的“朝阳产业”。

  而律师行业的专业化是另一大趋势,以专利领域的“双证”律师为例,“即便在‘专利’的业务领域内,未来‘双证’律师们仍会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在电子通讯、机械工程、生物化学等不同的领域继续细分,在业务上与其他的律师以及专利代理机构,实现分工协作,而非竞争。”梁鹏律师表示。

  除了律师个人专业化的方向选择,越来越多的律所也在“知产”领域进行专业化布局。因为知识产权包括专利领域的法律服务能力,是高端大型综合性律所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法律服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谢瑞强、梁鹏及王峥律师所在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目前“双证”服务还属于起步阶段,王暾律师所在的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及沈琲律师所在的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相对要起步早些,但总体仍属于规模较小。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庭峰认为,律师专业化已成为业内共识,法律服务朝更高的专业细分和以此集聚优秀人才与资源,是必然趋势。律所之间也越来越注重行业差异化竞争,在新兴领域提前布局,才有可能实现未来“弯道超车”。

  结语

  当今创新战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政府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创新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优化”,少有跨界和重塑的突破。而日益委顿的民间投资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压力,因为民间投资既要面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现实,又要面临创新产业对创新保护力度不足的风险。在一个倡导全民创新的国度里,一定需要一批对创新进行保护的律师,这也是我们关注包括“双证”律师在内的所有知产律师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