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让无形资产数倍增值

  来源: 水母网

  眼下,烟企境外投资日趋频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往往成为竞争中的“软肋”。尽管企业通过专利申请等方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但对于那些知识产权数量较多的大型企业,却未能通过有效的管理将知识产权物尽其用。而目前最有效的整合知识产权的方式就是“贯标”。

  “贯标”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昨日,水母网从市知识产权局了解到,全市已有两批共39家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推行工作,试点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此外,还有5家企业现场审核结果全部为‘推荐认证’,通过率100%,烟台通过该标准推荐认证的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孟庆国说,“通过‘贯标’,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的系统管理,可以让无形资产数倍增值。”

  知识产权不是面子工程

  9月9日至12日,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接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现场审核。审核期间,审核组对绿叶制药管理层、研发中心等十几个相关部门一一进行审核,经现场询问、资料核对,审核组认为,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运行有效,给出了“推荐认证”的审核结论。

  这是继泰和新材、康佰力水务、中宇机械、中宇汽车风扇离合器后,烟台第5家现场审核企业。这五家企业的审核结果全部为“推荐认证”,通过率100%。截至目前烟台通过该标准推荐认证的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制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创新型产业,由研发活动所带来的产品创新及工艺改进,对于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制药行业的认可度有显著作用。”绿叶制药知识产权部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不是面子工程,只有建立并充分运用合理的知识产权体系,激发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开发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才能真正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绿叶制药不仅对新产品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规划,以确保有价值的成果能够及时提交专利申请或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还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检索系统,定期跟踪检索相关的技术领域最新进展,收集、分析相关的技术信息和专利信息,以此来为公司研发提供支持。此举为绿叶筛选研发项目及攻关方向的确立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达到了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节省人力物力和方便公司制定科学决策的目的。截至2012年底,绿叶制药已提交中国专利申请475件,授权293件,拥有国内注册商标363件、国外注册商标47件。

  39家企业第一个“吃螃蟹”

  “如果把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形象地看作盖房子,那‘贯标’工作就是这座房子的地基。”孟庆国说,企业“贯标”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企业在短期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伴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进程不断加快,烟台将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工作纳入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来抓,调动全市企业参与贯标的积极性,着力打造和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市已有两批共39家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推行工作,试点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

  “贯标”到底对企业有啥好处?通过“贯标”企业可实现知识产权的系统管理,无形资产数倍增值。孟庆国说,通过“贯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拥有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会不断涌现,通过自己生产销售或通过技术贸易许可转让他人,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系统化、详细化,使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保值、增值,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断提升,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企业价值评估,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也许我们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并不是从‘贯标’那一天开始的,但‘贯标’确实让我们的许多零散工作系统化了,也让我们对知识产权创造工作有了更系统的理解。”康佰力水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贯标”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生产和销售中受法律保护,企业可在他人之先抢占、扩大和巩固销售市场,遭到他人仿造侵权可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在产品销售中如遇他人诉讼,由于自己产品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了在商业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或可依法制胜对手,或可缓和、化解矛盾,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和巩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创新企业应尽早“贯标”

  哪些企业更应该积极“贯标”?

  “专利、商标频频被侵权,主要是由于企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孟庆国说,大部分企业不了解贯标的流程、好处,所以指导企业如何贯标至关重要。企业会成长,在产品初期保护知识产权成本较低,一旦产品竞争进入一定阶段,面对大的竞争企业时,花费代价会大得多。尤其中小科技企业、出口型企业更应尽早申请贯标,为企业后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下基础。目前,烟台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贯标”专门培训。

  知识产权“贯标”就相当于企业知识产权涂上了润滑剂、穿上了“防弹衣”,但也有企业对此“不感冒”?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达到“贯标”标准,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并非立竿见影,知识产权局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贯标”流程相对比较复杂,很多企业不愿意花费这个精力。

  此外,由于知识产权“贯标”起步较晚,不少企业对“贯标”的眼光不够长远,意识较薄弱,导致积极性不高。同时,尽管申请知识产权“贯标”费用仅有几万元,但隐性成本却难以估量。这让不少中小企业对此兴趣不大。该工作人员认为,事实上,越是小企业“贯标”,在制度设计、企业知识产权等方面反而更灵活,而等它们达到较大规模时,要更改原有的运营模式、制度,会更耗时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