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志兴
若不是因为“陈志兴的知产圈”,很难想象会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点儿空洞。
在与律师等代理人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不管是法官还是律师,咱做实务工作的,就是得把自己手头的活儿给干好,有困难就克服,不然,还有啥存在价值。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告诫自己和周围的小年轻,踏踏实实把活干好就行了,不要整天净想些没用的。
某种程度上来讲,“把话说给法官听”就有点儿“没用”的意思。
但是,随着活儿越干越多,干的越多剩的更多,才逐渐开始琢磨,是不是得想辙减减负。
怎么个减法?“简案快办,繁出精品”。
这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之初就推出的理念。
怎么个快法?法律人共同体。
当然,这就又重回到开篇的话题。
把活干好!把活干好!把活干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那么,怎样才算把活干好呢?举个例子吧。
2015年9月25日,曾经在新浪微博@志兴法官 上发过一条微博,内容是这样的:“实务中,很多问题简单到你只需写好通顺的一句话即可。可是,你却做不到。”并配了下面这张图。
被告认定“光华管理学院”商标与引证商标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类似服务上的近似商标,申请人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申请商标经使用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产生了可与上述引证商标相区分的显著特征,从而不致与上述引证商标相混淆。
什么意思?不太懂。为什么不能踏踏实实地把一句中国话说清楚?
还有右下角那鲜红的印章。不忍直视!
实务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虽然法官工资微薄、待遇不高,但有失必有得,每天收获的鲜活故事增添了生活的色彩,丰富了人生阅历。当然,把活干好远不止是清清楚楚地写好一句话这么简单。
只是,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本应在小学三年级完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法官们确实很忙,案子实在太多,以致于一天开十多个庭都变得习以为常。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律师们怎样才能把活干好?
个人有三条建议(据说“三”是一个好数字):
1、围绕争议焦点,以最简要的语言,认真撰写好起诉状;
2、围绕争议焦点,以最清楚的表达,在法庭陈述你的观点;
3、与争议焦点无关的话,最好少说,建议不说。
忽然想起个小段子。
有一次与当事人电话沟通,基本观点已经说得很清楚,但他还有千言万语,而我却有无穷尽的活儿在等着。不得已,说了这么一句话:请不要再说了,再说,那就说明你认为我是白痴,因为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当然,他没再说。
确实是这样,就拿写这篇文章的人来讲,虽然不一定有多聪明,但也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并不笨。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还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反反复复,岂不是担忧他的智商么?他能高兴么?
所以,话不在多,点到即可。
总结一下吧:法官也是人,有情感,请适当地为他减减压;但是,法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笨,请您相信他,不要老担心他没听明白。
临结尾才想起,现在的身份已经是法官助理。虽然曾经是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