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赢得大选成为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

蔡英文赢得大选成为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

  朱立伦败选演讲

  人民是最大赢家

  对不起大家!朱立伦让大家失望了!我们失败了!国民党败选!我们努力不够,辜负所有选民的期待,辜负对中华民国的责任,我责无旁贷,要负起最大责任。

  我即刻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我要彻底自我检讨反省。大家放心,我不会放弃对国民党信心,对“国家”社会、台湾选民的信心。

  恭贺民进党蔡英文主席赢得胜选,这是台湾人民的选择,也是台湾人民对蔡主席对民进党责任的托付。我深切祝福蔡英文主席跟民进党,能够在胜选后带领“中华民国”带领台湾,走向更幸福美好的未来。我更要恭贺所有选民,台湾人民是最大赢家。

  使人民朝野政党知道民意依归,民意动向,各位好朋友,我们国民党必定要记取这次大选遭受最严重的挫败。我们除了要深自反省以外,要倾听人民透过选票透露出来所有的讯息以外,未来我们也要扮演好监督反对党的角色,国民党败选了,但是我们在野的反对党,作为台湾政治监督者,我们会在未来善尽监督责任,请大家放心,国民党会做忠诚的反对党,会体察民意、反映民意,做好一个监督者,一切发乎善意,出自真诚对台湾的爱。台湾只有一个,我在选前这样说,我在选后一样坚定相信,我爱台湾,台湾只有一个。

  选举的时候我们政党有不同理念、不同价值,激烈竞争,选后只有一个执政党,只有一个“政府”,我们要尊重选民抉择,我们要相信民主机制,选后台湾依旧有一个认真努力的在野党,国民党必定会诚恳反省。

  为何我们做了8年“执政党”,执政8年会再度成为在野,如果我们反省方向、深度不够,4年后我们依旧没有资格说我们可以再起,我们还有机会,各位好朋友,我知道这一刻所有好朋友的心情,所有支持我们民众的心情内心非常悲痛,我们情感受到重创,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没有迟疑悲观的权利,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思索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往哪里去,过去这几年为什么民意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为什么我们国民党对民意的体察会有那么大的落差,我们的政策主张,我们用人的方式,以及我们跟社会沟通连结的语言与姿态,是不是都出现很大问题,为什么我们反省检讨不够彻底,不能真正落实,失去“中央执政”也失去“国会多数”,这是我们国民党史无前例的巨变。

  其实前年底9合1大选我们失去大多数地方执政就透漏巨大危机,如果问我怎么做是最好时机,我必须说就从现在开始,从地方开始,从地方基层培养好的人才,透过一次次选举,培养人才进入“国会”,“政府”,才是浴火重生唯一的出入,国民党重新获取认同从根做起的机会。

  民进党执政我们诚挚祝福,国民党对台湾发展蓝图和民进党不同,这次我们输了,但未来对“国家”发展大方向我们依旧有责任,对新政府执政党表达我们的意见,表达我们的关心,台湾往哪里走不是一个政党的事,是2300万人民共同的事,国民党输了选举,不会输掉对台湾的爱,对“中华民国”的爱,这是我对所有台湾选民做出的承诺。

  我感恩所有最后关头仍对国民党不离不弃,所有好朋友是你们支撑我们奋战的勇气,对于那些始终默默不语的朋友们,你们激励我们反省自我批判,对于没选我们的朋友,你们也激发我们要彻底检讨,大家给我们继续改革求变,争取四年后重新再起的力量。

  选举结束了,今天晚上后,胜选要扛起责任,败选的我衷心祝福,我自我惕厉、彻底反省。我很珍惜这次的参选,再次感谢大家我们共同完成台湾民主史上创举。选举有输赢,台湾未来不能输,必须要赢,我们国民党要在谷底扎根,要能浴火重生,要在每一张选票託付指责中重新改变我们的体制。这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会在谷底仰望天空、思索未来、努力进前,对不起大家,谢谢大家。

  蔡英文当选感言

  謝謝各位國內外的媒體記者朋友,感謝大家的耐心等候。

  今天,台灣人用選票寫下了歷史,完成了總統直選以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以及第一次的「國會政黨輪替」。我要向所有在今天走進投票所、投下神聖一票的台灣人民,致上最深的敬意。無論投票給誰,民主精神的展現,就是這場選舉最大的意義。

  在2016年,我們又一次地透過民主選舉,向全世界展現做為一個民主國家的驕傲,以及身為台灣人的光榮。我們也再一次告訴了國際社會:民主的價值,已經深入台灣人的血液;民主的生活方式,更將是2300萬人永遠的堅持。

  在這裡,我要感謝兩位可敬的對手,國民黨的朱主席、和親民黨的宋主席。我感謝他們,展現了民主的風度,讓這次的大選能夠順利、圓滿。而過去這段時間的相互競爭,以及他們對我很多的指教,都將會是我鞭策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

  我相信,政黨之間除了競爭,當然也可以合作。在新國會就職,到新政府上任之間的過渡期間,民進黨會依循憲政體制,和現在的政府保持密切的溝通、協調,協助政府維持交接過程中的政局穩定、和正常運作。

  我也會盡快和國內主要的政黨,共同來共商國是的機制,我們也希望藉由這個國是的共商機制,能夠經常就重大政策交換意見,讓台灣擺脫政治惡鬥的舊思維,迎接「新政治」的來臨。

  此外,我要感謝投票支持蔡英文、陳建仁、民主進步黨和我們立委候選人的所有選民,讓民進黨重新站起來,並且再一次把治理國家的責任交給我們。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一場選舉的勝利。這個結果,是在告訴我,人民期待一個更願意傾聽民意的政府,一個決策更透明的政府,一個有能力解決困難、照顧弱勢的政府,一個可以把國家帶到新時代的政府,還有,一個會堅定捍衛國家主權的政府。

  我說過,從今天起,就是改革的第一里路。這些託付,將會是我推動改革的最大後盾。我承諾,2月1 號就職的新國會、以及5月20號上任的新政府,都會把實現這些期待,當作最重要的使命。

  我們必須誠實面對,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台灣眼前的挑戰也不會立即失。但是在未來4年的任期,我一定會盡全力兌現我的承諾,為台灣晉升先進國家,展開各項必要的軟硬體建設,修復過去的政策錯誤,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賴,為下個階段的台灣發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藉由這個機會,我也要代表台灣人民,感謝國際友人,對於台灣民主選舉的關注和支持。做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台灣願意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台灣也願意與全世界的盟友共享利益、共擔責任,並且為區域的和平穩定,做出最大的貢獻。

  在這場選戰中,我曾經多次承諾,將會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做為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當選人,我要在此重申,今年5月20日新政府執政之後,將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做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我也會秉持超越黨派的立場,遵循台灣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識,致力確保海峽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以創造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和福祉。

  我也要強調,兩岸都有責任盡最大努力,尋求一個對等尊嚴、彼此都能夠接受的互動之道,確保沒有挑釁,也沒有意外。今天選舉的結果,是台灣民意的展現,中華民國做為一個民主國家,是2300萬台灣人民的共同堅持,我們的民主制度、國家認同、與國際空間,必須被充分尊重,任何的打壓,都會破壞兩岸關係的穩定。

  最後我要強調,我知道自己有一個很重大的責任,就是去團結這個國家。

  這兩天,有一個新聞撼動了台灣社會。有一位在韓國發展的台灣藝人,一個16歲的女生,因為拿著中華民國國旗的畫面,而遭到打壓。這件事,引起了不分黨派的台灣人民普遍的不滿。這件事將會永遠提醒我,團結這個國家、壯大這個國家,並且一致對外,是我做為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最重要的責任。

  台灣還會有很多的挑戰,來自外部、也來自內部。選舉已經結束,所有選舉過程中的摩擦和爭執,也應該到此為止。我會和2300萬人一起向前走,共同打敗這個國家的困境,我們不會因為選舉而分裂,而是因為民主而團結。

  謝謝大家。

  蔡妈赢了,她是怎么赢的?

  作者 | 姚俊倩

  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选举制度,你知道多少?

  关于2016年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台湾”)领导人“大选”结果,虽然你我都觉毫无悬念,但这并不妨咱们法律人来研究研究台湾的“大选”制度。哪些法律法规管台湾“大选”?哪些人够格参选?那些人能投票?“大选”基本流程是什么?这些,你知道吗?

  台湾“大选”指的就是台湾地区的“总统、副总统”选举,产生办法是简单多数选举制。众所周知,台湾“大选”走的是西方套路。但在1996年之前,台湾“大选”一直由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们投票产生,是一种间接选举制度。1996年,台湾“大选”首次直选,李登辉与连战代表国民党,以54%的选票当选。此后,台湾“大选”每隔四年进行一次。

  一哪些法律法规管台湾地区“大选”?

  台湾“大选”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二:一是台湾“宪法”,二是台湾“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

  1.台湾“宪法”

  ①1947年“宪法”

  第 46 条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

  ②1994年“宪法”——第三次修宪条文

  第 2 条

  总统、副总统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之,自中华民国八十五年第九任总统、副总统选举实施。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应联名登记,在选票上同列一组圈选,以得票最多之一组为当选。在国外之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人民返国行使选举权,以法律定之。

  2.台湾“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

  1994年7月28日,台湾“宪法”第三次修宪条文在第二届“国民大会”第四次临时会中正式通过后,紧随其后,1995年台湾通过了“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机关、选举人资格、候选人资格、候选人产生方式等有关直选的基本问题。

  此外,还一些法规在管台湾“大选”。如下:

  依“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23条第8项规定,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制定了“总统副总统选举联署及查核办法”。该办法具体规定了如何依连署方式,参选“总统副总统”。

  依“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45条第1项规定,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制定了“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电视政见发表会实施办法”。该办法具体规定了“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在电视上发表政见的程序。

  依“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116规定,台湾“内政部”制定了“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施行细则”。该细则规定了“总统副总统”选举及罢免的具体操作程序。

  二哪些人够格参选?

  要够格参选“总统副总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在“台湾自由地区”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

  2.曾设籍十五年以上;

  3.年满四十岁。

  但恢复“台湾籍”、因归化取得“台湾籍”者、大陆地区人民或香港、澳门居民,不能参选。

  除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外,要进入台湾“大选”候选人名单,还得通过政党推荐或者公民连署这一关:

  1.政党推荐:于最近任何一次“省(市)”以上选举,政党所推荐候选人得票数之和,达该次选举有效票总和5%以上者,就成为该政党的推荐“总统、副总统”候选人,但同一政党,不得推荐2组以上候选人。

  2.公民连署:未经政党推荐的独立参选者,须经最近一次“中央民意代表选举”选举人总数1.5%以上之连署(即连署人数达26万9709),向“中央选举委员会”申请登记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

  2016年台湾“大选”候选人产生如下图:

  注释:

  * 台湾自由地区:指台湾本岛及离岛、澎湖群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乌坵列屿、东沙群岛、南沙群岛之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 回复:指丧失“台湾籍”,已取得其他“国籍”后,又申请入“台湾籍”

  * 归化:指“台湾籍”民众之外籍配偶申请入“台湾籍”

  三哪些人能投票?

  要享有选举权,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台湾籍”人民;

  2. 年满二十岁;

  3.不在监护宣告尚未撤销者之列。

  注释:

  监护宣告:法院依申请人之申请,对患有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者,宣告监护,此时该受监护宣告之人成为无行为能力人。

  要在“大选”期间行使选举权,还得满足以下条件:

  1.在“台湾自由地区”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

  2.曾在“台湾自由地区”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现在“国外”,持有“台湾护照”,并在规定期间内办理选举人登记;

  3.回户籍地投票所投票;

  4.凭本人“身份证”领取选举票;

  5.在规定投票时间内到投票所投票。

  四“大选”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台湾“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 36 条规定: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竞选活动期间为28日,以投票日前一日向前推算。以此次“大选”为例,2015年12月18日公告“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名单后的第一天,至2016年1月16日举行投票开票日前一天,即为“总统、副总统”竞选的活动期间。

  最后,如果国民党在同期举行的“立法委员”选举也战败的话,它将失去长达24年的“立法院”绝对多数地位。这意味着,民进党“修宪”,国民党将无能为力。

  看清这五点,就明白国民党为何惨败了

  文丨特约评论员 邹振东

  国民党第一输在“马上”

  “马上”这个马,当然是马英九的“马”。仍记得2008年大选,响遍台湾的“马上就好!”给了台湾人民多少想象。2012年大选,马英九余韵犹存,好多国民党“立委”候选人还为马英九能不能为自己站台争风吃醋。没想到,这世界变化快,到了2014年“九合一”选举,马英九已经成为国民党的负资产,国民党的一些地方候选人生怕与马英九扯上关系,而民进党等反对者则趁火打劫,在国民党地方候选人的户外广告牌边上竖起(悬挂)另一个广告牌,图片是该候选人和马英九的合影,广告语只有一句话:“谁选某某某,票投马英九”。这对国民党地方候选人杀伤力巨大。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大帅哥马英九情何以堪?

  民主政治对于选民就是购买政治期货,你用选票换来的政治产品最后发现和描述不符,亲,对不起,本产品不参加4年无理由退换!即便有理由,对不起,也等4年吧!

  马英九第一个任期,“八八风灾”是一个转折点,人们对马英九团队的执行力开始怀疑,但马英九运气好,虽然连任的选战打得很苦,但幸运的是蔡英文的弱和蔡英文的错,马英九笑任新四年。

  但接下来的运气就不好了,第二个任期对马英九杀伤力最大的是三个事件。

  第一个事件是士兵洪仲丘之死,让马英九失去了底层。

  洪仲丘事件本来是一个小事件,处理得当,一点风波都不会有。但正因为权力体系的傲慢,再加上由于马英九历来的对舆论慢半拍,使得最后酿成两位“国防部长”下台都无法平息民怨。归根结底是马英九看不到洪仲丘事件的背后是弥漫的底层人悲哀,当25万人送别洪仲丘时,齐唱的是《你敢有听着我的歌》,这首用闽南话唱出的歌,改编自电影《悲惨世界》主题曲。《悲惨世界》的主题就是底层人的悲哀和所有人的救赎。但我相信:从马英九的判断力水平来看,这个声音他听不到。

  第二个事件是“王金平关说案”,让马英九失去了同僚。

  王金平关说案本来是一个黑白问题,黑白问题本应该让“有关部门”搞个清楚,给一个说法。但马英九偏偏在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自己站出来大声质问:“这不是关说,什么是关说?”生生把一个是非问题,搞成恩怨问题,使“王金平关说案”变成了“马王之争”。王金平没有敌人,马英九没有朋友,讲恩怨,马哪是王的对手呢?人家王金平在你选“总统”时,出钱出力,等到你当“总统”时,你却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当舆论战从是非走向恩怨,充满正义感的马英九反而遍体鳞伤。所有得到王金平好处的人,马英九让他们感到寒心。王金平经营的庞大体系,跟马英九更加离心离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国民党内心的分裂外在化,马英九已经跛脚。

  第三个事件是太阳花学运,让马英九失去了青年。

  服贸协议本来是一件好事,生生被他搞成烂尾楼,甚至还搞出学运。支持服贸协议的人,普遍质疑其领导力 ,而不理解服贸协议的青年,则和他渐行渐远。

  马英九2008年,甫一当选,就宣誓要当“全民总统”。当时,他是唯一可以跨过浊水溪的国民党精英,其理想也值得鼓励。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让理想落到实处,需要智慧和执行能力。最后的结果是,马英九既没有得到绿营的支持,而他一系列措施却让蓝营的基本盘一点点流失,从寒心变成心死。本来,国民党基本盘再怎么也有四成,马英九的民调跌破一成,丢掉的是自己的脑残粉。

  马英九是有伟大梦想的,他的父亲对他寄望很大,影响也很大。也许他在美国,可能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总统”,但在台湾却不行。这样一个人物的悲剧命运,警醒我们:在华人社会里,政治人物仅仅靠清廉立身和法律思维,连解决问题都困难,更遑论成就大业!

  国民党第二输在“网上”

  国民党不是一个互联网政党,它在网上的舆论战,满盘皆输!

  国民党对现代文明的接纳,一直被对方诟病。从光复时“水龙头”符号(来台的国民党官兵不知道怎么用水龙头),到2000年大选的“柜台”符号(陈水扁任台北市时将过去隔开公务员与民众的柜台高度大幅降低, 且提供座位让来办事的民众坐着接受服务),民进党一直制造国民党与落后文明的符号联接。

  到了互联网时代,国民党丢失的不仅是符号,而是新的世界。互联网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国民党对新技术革命的反应迟钝,对互联网通行证的陌生,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懂得运用懒人包,他们不知道一个类似Z>B的表情符号就是杀他们于无形的超强武器。

  更令人可悲的是,蓝营不仅在新媒体上溃不成军,在传统媒体上也差强人意。

  以台湾报纸为例,世新大学的民调显示,《自由时报》在平面媒体中影响最大,拿下平面媒体总评指针中“最好、最优质”冠军。如果说,《自由时报》在订报率、阅报率胜了《联合报》、《中国时报》还不稀奇,但这张在大陆网民看来极具情绪性和倾向性的报纸居然被台湾民众评为最公正的报纸,的确让大陆民众大跌眼镜。这张报纸,在习马会当天,居然敢用头版发广告的方式拒不提供重要版面,从而挑战新闻底线,可是在民调的最公正客观指标中,《自由时报》以16.5%居冠,接续的是《苹果日报》13.8%、《联合报》13.3%及《中国时报》5.8%。不能不彻底反思国民党的传播效果和台湾基层民众的民意走向。

  更要命的是蓝营在新媒体的论坛阵地上几乎寸草不生。

  以习马会为例,对台湾网络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蓝营的正面关键词其出现频率第一次超过负面关键词,这是自2012年以来台湾网络对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正面关键词口碑数第一次超过负面词。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重大利好的新闻加持下,在台湾网络论坛的bbs上,活跃度排名最前的20个议题中,居然无一正面评价,片甲不留。有正面新闻,却没有正面评论,证明国民党和蓝营在网络评论的导向上几乎处在沙漠地带。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批踢踢是台湾年轻人和大学生最爱使用的论坛bbs,国民党对年轻人的民心争取失落到何等地步。

  国民党第三输在“钱上”

  2008年的大选,民进党输在钱上,那是因为陈水扁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2016年大选。国民党也输在钱上,是因为国民党没有把更多的钱装进民众的口袋。

  台湾有著名的22K说法,指的是最低台湾的最低工资,22K就是22000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4000多。但很多人16年没有涨工资。16年啊!

  人最大的悲哀是没有盼头!

  问题是台湾政府一直在宣传台湾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了,那钱到哪里去了呢?

  当看到朱立伦再一次把选举主轴定在拼经济,我觉得国民党真的和时代恍如隔世。“拼经济”在2008年就是国民党的宣传主轴,已经让你们拼了八年,还要拼吗?最可笑的是,连胜文就是以“拼经济”作为选举主轴,结果大败,一个已经烂了的口号,都不知道换吗?

  笨蛋,不是拼经济,是拼口袋呀!

  谁让老百姓有赚头,就让谁有干头!

  国民党第四输在“岸上”

  曾几何时,两岸议题是民进党的超级提票机。只要骂大陆,就有选票。

  到了2008年大选,特别是2012年大选,两岸议题逆转为国民党的有利武器。直到今天,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都占上风,蔡英文避之唯恐不及,一直躲躲闪闪。

  但国民党输就输在没有把两岸交流带来的红利换成扎扎实实的选票。虽然国民党比民进党厉害,能够勇敢地游到岸上。但到了岸上,还要回到水里。民众是水,要把岸上的红利,两岸和平交流的红利,转化为民众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能仅仅让相关的工商大佬获利。这样,才能如鱼得水!

  2012年大选前,我观察台湾媒体有一个关键词出现频率特别多,那就是“无感”。一个“无感”,道尽了底层人的无奈。无感不是恶感,也不是反感,而是感受不到,大陆的善意、两岸的和平红利在企业主那里非常有感,但是传递到底层民众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中梗阻的状况。大陆让利这么多,为什么老百姓感受不到,国民党必须反思,这些让利让到哪里去了?以致于蔡英文一次又一次喊话:“台湾人民,这四年你们过得好吗?过得不好的人请投蔡英文一票”,如果底层民众个个腰包鼓鼓、尝到甜头,蔡英文的这种喊话不是找死?

  2012大选结束后马英九宣誓就职前,台湾《旺报》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策划,邀请两岸各界为马英九下一个任期的“520讲话”(5月20日是马英九连任宣誓就职日)提出希望。我有幸被《旺报》挑中为这个“马英九如何写就职演说”专栏写一篇文章。这篇于2012年4月30日发表的文章标题为《520,希望传来伟大的声音》,作为一个历史文本,非常值得转帖它的开头部分:

  “520,会传来什么声音?

  人们关注它,不仅是好奇,也是期待。有人提醒马英九,他的听众不仅有2300万,也有13亿。我想说的是,他还有更多的听众。中华民族是最有历史感的民族,我们常常和列祖列宗进行对话,要记住,在任何一个重要时刻,不仅有当代人在现场,还有历史在倾听。

  ——这一天,我希望听到谦卑的声音。希望马英九的目光能够越过自己的支持者,看到其他的族群。一个只会向支持者喊话的人,只能是相互取悦或相互取暖。我希望从马英九口中,能够传出一个特别群体的声音,没错,我说的就是‘无感族’。

  马英九必须反思自己第一个任期,为什么有那么漂亮的数据,却落得那么多人的无感?无感不是恶感,也不是反感,而是感受不到,这些无感族中,即便有相当多人最终还是投了马英九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马英九有特别的好感,而是另外的人带给了他们更为恐惧的不安全感,在无感和不安全感之间,他们纠结着进行选择。

  我希望520马英九能够承诺:在未来四年,他将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让每一个人分享,特别是让底层人民能够感受到领导人的决策与引领所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应该如此明显,就像大陆人民感受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好处那样真实可感。只有这样,未来站起来力挺马英九的就不仅仅有王雪红这样的大企业主,还有更多引车卖浆的民众。只有这样的民众越来越多,马英九的声音才能传播更远。

  这些无感族并不是没有声音,只是这些声音只有通过类似‘占领华尔街’的活动,才能得到关注,而领导人只有用谦卑的身段,低下头来,才能够听得见。我想象马英九能够这样来解释他名字的的‘九’:未来四年,他将把更多的呵护和关注投入到那些最容易被1%剥夺的99%,确保让台湾99%的人能够切实改善生活,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更多好康。”

  真的很遗憾,520我没有听到伟大的声音,之后也没有听到。政治人物必须清楚:无感族其实并不是无感,只是更客气更委婉的善意表达。一旦他们从无感变成反感,他们就会用脚表达(走上街头),或者用手表达(投反对票)。

  我当时希望不要用占领华尔街的方式表达这样的无感,令人唏嘘的是:“太阳花学运”真的就这样如期而至……

  国民党第五输在“大”上

  民进党与国民党打舆论战,打的是”小”与“大”的战争。

  2012年大选,最值得关注的舆论现象就是“三只小猪”舆论战法,它是马英九和蔡英文民调追平的历史转折点。不是统独议题,没有政策失误,更没有领导人形象污点,就凭一个小猪存钱罐的创意,就可以逆转选举势头,令人叹为观止,堪为舆论战的经典战例。

  但国民党没有发现“三只小猪”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小”字。

  2014太阳花学运,最值得关注的舆论口号是“你好大,我害怕”。这是台湾大学生反对服贸协议时打出来的口号。

  可惜的是,国民党再一次没有注意到“你好大,我害怕”的关键词是“大”。

  以“小”搏“大”,是民进党最得意的舆论战法。目标就是把国民党打扮成大怪兽,连带把大陆也打扮成大怪兽,而他们则是反抗权贵、争取自由的小猪。打怪兽,打怪兽,年轻人最爱,底层人最爱!

  遗憾的是,国民党的舆论策略,却一直往“大”里走,配合着民进党的舆论游戏。

  舆论是弱势群体的天然盟友。这一次周子瑜事件,为什么在台湾舆论负面发酵,打的就是“小小的我”的悲情牌呀!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扮“大”呢?

  国民党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归根结底,输在水上。“水”是民意。国民党既大面积丢失民意,又有人操纵民意,水激起的浪花,就成为巨浪!

  一场选举终究是选举,民主政治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再来,四年不行,八年可不可以?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白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

  台湾民主制度的建立

  截至18点30分,台湾2016大选开票过半,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大幅领先朱立伦300万票,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已成定局,国民党总部现场主持人已承认失败。民进党时隔8年再次上台,蔡英文也成了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

  为什么台湾可以推行民主制度,其他华人地区却做不到?二战结束后,台湾还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实行独裁统治,为什么半个世纪之后一切完全改变?如果台湾可以在和平条件下,实现民主转变,其他地区行不行?

  最近,我读完了美国人陶涵的《蒋经国传》,了解了台湾民主制度的由来,对上面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一、民主的起步

  1986年3月,蒋经国在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政治革新”的主张,决定开放党禁报禁,允许自由成立政党、自由出版报纸。

  一般把这个事件,当做台湾民主制度的开端。但是实际上,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950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不久,就举行了第一次地方选举,95%的选民参加了投票。结果,在举行选举的四个县市之中,国民党只赢了基隆和澎湖,党外人士赢得了台南和台中的市长。1954年,最重要的台北市长选举,国民党候选人”警务处长”王民宁,居然被无党派人士高玉树击败。

  由此可知,早在50年代初,台湾就有全民投票的选举。虽然,选出来的县市长没有实权,只是行政官僚,财政、立法、政策、组织、人事全掌握在国民党手中,但是至少有形式上的民主选举。

  蒋介石为什么允许举行县市长普选?主要有三个原因:

  (1)1947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因此有必要落实宪法权利。

  (2)国民党在大陆被共产党击败,退守台湾后痛定思痛,决定推行一定程度的政治改革。

  (3)国民党想要守住台湾,离不开美国支持。举行选举,有助于获得美国的好感和援助。

  二、蒋经国的贡献

  如果台湾的选举早已有之,那么蒋经国的历史作用体现在哪里呢?

  可以这样说,蒋经国将台湾民主从”形式”推进到了”实质”,完成了关键的转变。他认识到,台湾处境困难,如果要想实现繁荣稳定,要想国民党真正获得台湾人的支持,必须扩大统治基础,让大多数人民参与政治决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

  在经济上,蒋经国推行”土地改革”,让佃农获得土地,让中下阶层上升为中产阶级,防止贫富分化,以收入增长获取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政治上,蒋经国逐步扩大民众的自由,允许反对派的存在和发展,将政治权力逐渐从外省人向本省人让渡。

  ”蒋经国把高级将领召集到日月潭开会。有一天晚餐后,他散步回来,有一群将领在阳台纳凉聊到把本省人晋升到高阶,在安全上有何风险。他驻足听了一会儿,打断众人谈话,他说:’各位,这是一个严肃的题目。如果我们不把本省人当做中国人看待,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蒋经国不久就让500名将军、2000名校官(全是外省人)退役,同时本省人进军校就读的人数亦稳定增加,第一个本省人亦授阶为将官。”

  三、雷震和彭明敏

  蒋经国的思想转变是逐步发生的。

  50年代后期,有一个外省人雷震主持出版《自由中国》半月刊,鼓吹军队国家化、开放地方自治、反对蒋介石连任总统,还组建了”中国民主党”。蒋经国毫不犹豫地批准逮捕雷震,判处10年有期徒刑。

  1964年,本省知识分子彭明敏反对国民党,鼓吹台独。他被逮捕后,蒋经国同意只判决有期徒刑8年,坐牢7个月后签署”悔过书”,特赦出狱。

  ”彭明敏获释后就失业,赋闲在家。1966年初,意外地出现一位官员到访,表示蒋经国想’听听他的建言’。彭明敏踏进办公室时,蒋经国起身迎接这位前政治犯,问候他的家人,也问起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鉴于蒋经国态度亲切,彭明敏表示希望能回到大学教书。蒋经国暗示他会试试看。不久,彭明敏被邀请到蒋经国的”智库”国际关系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彭谢绝了。其后几年,彭明敏继续遭到跟监,不过他偶尔仍与想法相近的知识分子来往。同时蒋经国不时派出情报人员向彭明敏表示,国民党内的自由派依然希望能说服他参与体制内的改革运动。”

  由此可知,蒋经国对待反对派的态度是逐步趋向宽容的。

  四、民主选举的发展

  蒋经国对待民主选举的策略是,”举办干净选举、公正计票,以吸引有声望的党外人士参选,然后依靠严格的竞选限制(包括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以及国民党巨大的财力优势及掌控媒体,来争取多数席次的胜选。”

  (1969年的立法委员选举,)”蒋经国允许各候选人史无前例地抨击政府,国民党第一次受到倾向党外的媒体的公开批评。党外候选人郭国基和黄信介,抗议本省人受到歧视,当局把极大数额岁入拨给军方等等。他们甚至要求直接民选台湾省长,结束戒严。黄信介更大胆表示,反攻大陆已经无望,如果蒋总统继续长久占着位置,对国家不利。郭国基和黄信介都当选立法委员,这代表立法院里首次出现两位真正的反对党人士。”

  当年的县市选举,省议会71席议员,国民党赢得61席;15个县长席次,国民党候选人当选了14席。可是台北、高雄和台中的市长都被党外人士占据。党外势力普遍受到受过良好教育的台湾人的支持。

  三年后的1972年立法委员选举,100多名党外人士在台北集会,呼吁修改选举法。这是党外人士1960年以来首度正式集会。蒋经国不断接到报告,详述党外候选人挑拨性质的言行,并建议他法办几个人,包括把发言激烈的康宁祥抓起来。幕僚还说,康宁祥是”匪谍”,蒋经国不理会这些报告,反而问部属,为什么国民党籍立法委员问不出这样的问题?后来,他邀请康宁祥喝茶,两人讨论起立法议程上的一些议题。

  1976年11月,举办中央及地方五项公职人员选举。投票日之前,幕僚向蒋经国报告,国民党有可能丢掉几个重要席位。蒋经国表示,党应该好好运用自己的优势,但不该允许有作弊行为。他说:”我们只要掌握51%就可以”。 这次五项公职人员竞选,总共有个1318席次,国民党只赢了76%,丢掉好几个县市长宝座。

  五、新闻自由

  民主制度有两大基石,除了一人一票的选举,就是新闻自由。蒋经国在推行民主选举的同时,逐步扩大新闻自由。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把核准新刊物登记、发行的权力,由警备总部移交到”行政院新闻局”。不过,国民党的文工会和警备总部仍然保有取缔、关闭刊物的权力。

  党外人士康宁祥、黄信介申请发行《台湾政论》,获得批准。该杂志大肆进行政治批判,不仅抨击国民党,呼吁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还公开要求本省人、外省人之间的权力分配要更平均。甚至发表文章,主张台湾人民若不是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就只有早早跟祖国统一这条路可走。蒋经国同意警备总部的看法,认为这是”煽动叛乱”,勒令停刊。

  后来,康宁祥申请发行新刊物《八十年代》,黄信介申请发行《美丽岛》,都获得批准。这两本杂志都以政治评论为主,《美丽岛》的言论尤其激进,采取对抗性、法律边缘策略。很长时间内,它们都被允许出版,没有被关闭。

  六、反对党的成立

  集权政府向民主政府过渡,重要标志和关键就是出现一个有力的反对党。这往往是最困难的部分,因为很难想象,当权派同意将权力和利益,拱手让给反对派。蒋经国在这方面,表现出了真正的伟大之处。

  1979年,蒋经国接到报告,称党外人士准备未经许可举行大型集会。蒋经国的指示是:只要守秩序,照规矩来,警方不应干预。他放出讯息,他”个人在推动对话政策”。当年12月10日,国民党举行十一届四中全会,蒋经国发表关于台湾民主的重要演讲。他说,实行民主宪政是国家政治建设应走的大道,必须继续向前迈进,决不容许后退。

  1981年,蒋经国请人传话给美国驻台代表李洁明(James R. Lilley),提到他的四点计划。第一点是民主化,包括全面选举。第二点是台湾化,外省人掌权的日子行将结束,本省人必将全面逐步出任要职。第三点是”完成前两点的关键”,也就是大幅提升国民所得和生活水准,这个目标则需要有更多的基础建设,更重视科技与出口。第四点,就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工作关系。

  1984年5月,台湾的反对派人士成立”党外公政会”,提出成立正式反对党的目标。内政部命令”党外公政会”解散,反对派拒绝从命。国民党则持续研商,没有结论,使得”党外公政会”看上去似乎多少有点合法性。

  1986年9月28日,135个反对派在台北市圆山大饭店集会,提议即日起建立新党,取名为民主进步党。幕僚得到消息,”跑进蒋经国卧室向他报告,他点点头,没有回应,过了半小时才交代副官通知几位核心高级官员到官邸开会。党政军要员迅速赶到接待室。蒋经国坐在轮椅上出现,开口就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接下来又讲了几分鐘这类有哲学意味的话。他说,国民党过去’太骄傲、太自负’,现在起,不能再跟从前一样。 虽然警备总部已准备一份抓人名单,蒋经国却说:’抓人解决不了问题……政府应该避免冲突,保持镇定’。 他指示行政院新闻局起草一份公开声明说,组织新政党的问题已在研究中,尚待做出决定,目前的政策不变:亦即没有所谓合法的反对党。因此,政府在此时并不承认民进党。他又说,国民党中常会应加快研究政治革新,公佈一个时间表,让民众瞭解党的改革方向。”

  ”次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集会讨论此一问题,蒋经国重申他的论点。然后就没有再进一步讨论了。在适当程序完成前,当局不会承认民进党;但是对于民进党人士,当局也不会采取法律行动。”

  1986年10月15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制订新的《国家安全法》以取代《戒严法》、修订《民间团体法》和《选罢法》以允许组成新政党的议案。当专案小组开始起草《国家安全法》条文时,高级情报首长建议可以让当局保存对言论自由随时管束的大权的文字时,蒋经国不同意。他说:”那不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吗!”

  1986年12月的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候选人毫无顾忌地发表各式反对言论,举起了”反对蒋家”、”反对一切暴政”的旗帜。有些漫画把蒋经国丑化为对美国人卑躬屈膝,还有些更大胆把他画成猪头猪脑。”抗议者并不仅限于言词抨击,他们焚烧国旗、国民党党旗,还有人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庭院拋进一枚炸弹。此时,戒严在法律上还没有取消,警备总部再度促请蒋经国批准他们逮捕若干位民进党领袖。蒋经国依然不肯同意。他还释放13名政治犯,使得牢里的反对派人士只剩110人。”

  选举结果公布,国民党得票率70%,”立法院”73席的改选席次,国民党佔了59位。民进党建党才3个月,在各项不同职务的竞选提名44人,当选23人,已经是一股不可漠视的反对力量。

  七、逝世

  1987年12月25日,蒋经国已经病入膏肓,距离逝世只有三个星期。

  他依然坐轮椅参加行宪纪念日大会。”幕僚劝阻他,由于民进党鼓动群众抗争,情势紧张。他说:’你们怕他们打我是吧?没关系,他们要打就让他们打好了!一切照常来做’。 当他坐车前往会场时,3000名示威群众围住会场呼喊抗争口号,镇暴警察以铁丝网阻挡住他们。会场里,11个民进党籍国大代表掀出’老贼下台’的抗议布条。”

  ”蒋经国示意副官推著轮椅上台,欢迎掌声稍止,民进党代表继续高声喊叫。蒋经国似乎不以为意,继续向代表们简短地问好。然后他坐在轮椅上,让国民大会秘书长代为宣读大约5分鐘长的讲词。这件事过后不久,宋楚瑜拿一份杂志给经国先生看,杂志的封面故事赫然是,蒋经国有意给自己兴建一座豪华的纪念堂。蒋经国笑了:’我连给自己盖栋房子都没有,干嘛要盖个大坟墓呀?'”

  1988年1月1日,在蒋经国的指示下,当局正式结束对报纸的限证(维持在29家)、限张(维持在三大张)的禁令,数天之内,就有200家左右新出版物向当局办理登记,街头立刻出现许多新兴画报。同时也有60多个政治团体申请註册成立政党。后来,包括民主进步党在内,共有20个政治组织获得通过,正式成立政党。

  ”1月13日上午,蒋经国抱怨身体不舒服,虽然医生一时找不到原由,还是替他注射静脉点滴。蒋经国要见见他的长子孝文。孝文见过父亲后,向母亲表示,父亲病容满面。下午1时50分左右,蒋经国在午睡中,突然发生胃肠道严重大出血。血液阻碍呼吸,使他陷入休克状态。由于他身上装置的心律调整器把心跳维持在每分鐘70,他的心臟无法快速供应氧气到全身各部位,医生还来不及把他送到医院施救,就已经撒手人寰。医师记得,当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和煦。”

  ”行政院新闻局在4个小时后公佈了蒋经国辞世的消息。当天夜里9点鐘,李登辉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了强人,可是倒也似乎没起任何涟漪。翌晨,行政院例行院会,花了两个小时讨论河川污染防治问题。13年前,蒋介石逝世时,新闻界及高级官员使用过去帝王宫廷的生花妙语来追述撒手人寰的领袖之伟大事功。但是经国之死,不见传统的溢美讚颂和半宗教性质的諛辞。新闻媒体的评论和个人的悼词,都集中在蒋经国平凡的一面。”

  八、总结

  蒋经国是一个独裁者,但是他看到了民主制度的大势所趋,允许成立反对党和实现新闻自由,领导他的政党逐步让渡权力,最终使得台湾在社会基本稳定、经济没有衰退的情况下,从专制制度成功过渡到了民主制度。这就是蒋经国的历史地位,他总体上是一个正面的历史人物。

  虽然台湾的民主化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国民党在中共和美国的双重压力之下,作为一个台湾的外来政权,必须改革求生),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它终究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成功案例,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数千年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蒋经国的实践表明,在坚定的勇气和决心之下,至上而下的集权社会渐进式民主转变是可以实现的。

  ”蒋经国在1978年可能认为自己还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可以完成台湾的民主转型。美国和台湾断交,不仅是一股强大的刺激力量,也是迈进改革的大好时机。事实上,蒋经国竟能把台湾在国际上的受挫转化为优势,一方面消除台湾本省籍人士心目中的独立意识,一方面又可用以说服外省人交出权力。80年代中期,中国、苏联和其他地方发生的种种事件,使蒋经国相信,几乎不敢想像的事也有可能实现。这些因素,加上他本身健康日益走下坡,使得他决心放手推动民主进程。当他逝世时,民主转型的工作仍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推动。大体而言,到了1988年元月,民主政治虽然未臻完善,也相当粗糙,却已在台湾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