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背后的四件事

  在较为枯燥的互联网业界新闻里面,因为专利而掀起的各种事端,相信是最为吸引眼球的了。比起某些新媒体假装高大上实则东凑西拼黑白颠倒不知道最终是报导还是忽悠投资者同行和消费者信心的创业者报道,关于专利的各种竞争至少能够以一种“撕逼不看白不看”的属性让大家感兴趣。

  虽然如此,但说到专利,相信很多朋友不是想到撕逼,就是想到能赚钱,的确作为知识财产的一种存在模式,专利之所以会被重视,归根究底就是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财富带来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了解一些和专利有关的信息,其实更加方便我们在看待这些事件的时候的分析,以及了解各方势力在专利背后,究竟可以赚多少钱。

  专利是什么,何时被重视

  摘自百度百科的定义,“专利即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是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从字面上很容易了解到,只要是被首创的发明创造,其首创者在经过认证之后就可以享受被保护的独享权益。

  而“发明创造”,指的是发明创造是指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首创出先进、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及方法,来有效地解决某一实际需要。可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只要是具备独创性,且申请了相关法律保护的话,专利的作用即可生效。

  由于专利被重视的起始在中世纪的君主制国家,且资本运作的模式在国外经济发展中更加常见,因此在国外和相关商用领域中专利被重视的程度要更早和更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渗透,以及互联网经济模式的不断推行,从2008年开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的专利申请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这也是国民创造水平的体现。

  专利要数多,要看哪一个

  既然知道专利是可以赚钱,而且是属于高精尖的项目,那么相信不少朋友肯定会联想到国外的科技巨头。有媒体报导了2014年获得技术专利最多的八大公司,其中IBM、三星和佳能分别排在前三位(所以再也不要嘲笑佳能挤牙膏了,反而是尼康和索尼要争气)。其中,IBM一年获得7534项专利,多少都会给人留下“闷声发大财”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专利数量增速最快,但总体所占比例仍旧只有2%。

  而国内的专利把握数量上,国有资产和民营企业均有建树。据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10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本土专利申请人排名最多的企业。而民营资产中,大众所熟知的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大众熟知的手机品牌OPPO则占领了第三的位置。

  流氓到处有,专利中不缺

  什么领域中都会有流氓的存在,专利这一块也不缺,事实上不少媒体也针对专利流氓的行为和争议做过不少报道,我们经常看到的专利撕逼时间,其实很多都是由专利流氓掀起。是指那些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由于没有实体业务,国际上又称其为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执业实体)。

  常见的专利流氓主要有Intellectual Ventures(高智发明)、Interdigital、Acacai,他们习惯性以暗中出击的模式,购买重要专利来控告大公司,以此获得高额利润。这虽然是相当龌龊的行为,但在法律层面上却有原则上的道理,因此可以说是利用法律灰色地带来生财的大好模式。

  关于专利大事件 其实还很精彩

  正如小标题所说,有关于专利的事件,总体上呈现出数量多、案情丰富的特点。这是由于短短的专利二字之中,存在的变数实在太多。过往比较经典的,苹果微软施乐在图形用户界面发明者的争论,英特尔和一家名为Integraph关于芯片设计方面的专利诉求,还有近年来华为和中兴在进入美国市场所遇到的专利事件,无不反映出专利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专利的研究其实还有很长的路去走。更深一层来说,了解关于专利的一系列知识,其实能够让我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深一层。互联网时代带来全新的消费模式,随着全新的消费模式被逐渐接受,对于虚拟产品价值的承认,和虚拟产品在市场经济中所表现出的影响,使得虚拟产品的发展也被正视。

  当然我们还是能在很多有关知识产权的文章中看到很多怀揣“硬件有价软件免费”思想的朋友在孜孜不倦地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朋友在浴血奋战,但笔者相信,涉及专利的一系列软硬件产品只要坚持努力,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奋斗,在大环境逐渐转好的情况下,所带来的利益不会只是车水杯薪,也不会沦为阴谋论的产物。

  来源:新生活IN记

  作者:亚洲蜜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