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有商标的撤三故事

  作者 | 庄晓苑 超凡知识产权

  李雷和韩梅梅是大学校友,李雷在法学院,韩梅梅在英语系,两人在英语角一见钟情。本着“先成家后立业”的原则,大学一毕业,两人结了婚。当时恰逢出国热潮,英语培训盛极一时,两人决定办个英语培训班,取名为“李雷英语”。本文的故事就从这个名字开始。

  韩梅梅不仅英语好,而且善于管理,李雷虽然英语一般,但是口才不错,夫妻俩一个负责内部管理,一个负责外部营销,“李雷英语培训班”很快变成了“李雷英语培训学校”。为了打造品牌,韩梅梅以李雷个人名义将“李雷英语”申请注册了商标,却在最后提交申请时多了个心眼,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李雷之后,把“李雷英语”变成了两人共有的商标。

  随着“李雷英语”的风靡,培训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虽然李雷没有变成虐妻狂人,但韩梅梅却变成了霸道总裁。李雷日渐厌倦东奔西走、口若悬河的生活,韩梅梅却在商界中混得如鱼得水。聚少离多让彼此渐行渐远,两人最后决定和平分手,培训学校留给了女方,其他财产双方平分,却独独忘了分割商标。李雷想过平静的生活,也不想再看到韩梅梅迷失在“李雷英语”的光环中,在远走澳洲前,他委托好友对“李雷英语”商标提起了撤销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的申请(以下简称“撤三”)。

  李雷知道,韩梅梅申请商标时使用的地址,是两人结婚时李雷买的婚房的地址,后来两人搬进了更大的房子,那里就一直空着,所以收不到商标局送达的撤三通知。只要韩梅梅收不到撤三通知,不进行答辩,“李雷英语”商标就会被撤销,而这个商标又含有他的姓名,在丧失商标专用权的情况下,韩梅梅将无法随意使用“李雷英语”四个字了。

  故事到这里,暂告一段落。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在商标上过招的几个要点。

  首先,在商标申请时选择以个人名义,而不是企业。虽然实际上商标注册下来都是由企业使用,但注册在个人名下商标就是个人的财产,个人可以选择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将商标转让到企业名下。而一旦注册在企业名下,随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股权变化,有朝一日企业不再受控制,则再无将商标从企业转让到个人的可能。韩梅梅这一招,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控制自己的品牌非常有借鉴意义。只是,根据现在的规定,个人申请商标必须提交《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申请商品的范围还应以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为限。

  其次,以两个人的名义共同申请,而不是一个人。《商标法》第5条规定,两个以上自然人、法人等可以共同申请同一商标,共同享有和行使商标专用权。因此,在几个合伙人共同创业的情况下,与其以其中一个人的名义申请注册商标,不如几个合伙人共同申请,共有商标。这样,在遭遇异议、无效、撤销、许可或转让等情况时,共有商标相关权利的行使能够受到其他共有人的控制,更有利于共有商标权利的维护,而在分割时各方共有人也能分享到商标本身的价值。

  第三,如果说韩梅梅利用了商标的共有制度,让自己成为“李雷英语”商标的权利人之一,那么李雷则利用了商标共有制度中的代表人制度。《商标法实施条例》第16条规定:“共同申请注册同一商标或者办理其他共有商标事宜的,应当在申请书中指定一个代表人;没有指定代表人的,以申请书中顺序排列的第一人为代表人。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的文件应当送达代表人。”虽然韩梅梅将自己的名字列在了申请人中,却仍然将李雷的名字放在了前面,并留下了两人最初共同居住的地址。在没有指定代表人的情况下,李雷将成为两人共有的这枚商标的代表人,商标局的文件将送达至上述地址中的李雷。

  因此,一旦两人离开了商标申请时的地址,却没有做商标的申请人地址变更,李雷将收不到商标局的文件,或者李雷收到了上述文件,却不进行答辩,也不告知韩梅梅,在韩梅梅也不进行答辩的情况下,两人的商标将被撤销。所以,共有商标中指定合适的代表人,并留下可以收件的地址是很重要的,而及时变更商标的申请人地址,对于商标权的维系也同样重要。

  最后,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实际上,事情并没有像李雷想的那样发展,韩梅梅虽然不懂商标法,但却找了一家靠谱的商标代理机构。在撤三通知公告送达期间,这个代理机构监测到了公告信息,并很快通知韩梅梅进行了答辩。而且,即使因未能及时提供使用证据,“李雷英语”商标被商标局撤销了,商标局的撤三决定也会抄送商标代理机构,韩梅梅可以通过撤三复审来维持“李雷英语”商标。所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只是,从长远来看,即使“李雷英语”商标得以维持,“李雷英语”这个品牌可能也不会走得太远。毕竟“李雷英语”品牌的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李雷的个人魅力上,一旦李雷离开了,“李雷英语”便名不副实,品牌将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韩梅梅与其费力维持这个商标,看着这个品牌日薄西山,不如趁它尚有价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8条规定,向法院起诉对“李雷英语”商标进行分割,将其品牌价值转化为有形资产,在拿到属于自己的份额后另起炉灶,打造一个新的品牌。